人们已经开始调查夜间人工照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及其生物,但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对于陆地和水生生物而言,光污染是威胁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目前已证明的昼夜循环遭到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夜间非自然光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卡尔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科学家们将生物与成年加勒比带刺龙虾(Panulirus argus)联系起来。龙虾是西大西洋生态、文化和经济上的重要物种。
生物传感器用来测量行为反应
从巴哈马群岛外围的珊瑚礁中捕捉了36只龙虾,在实验前,科学家将它们放在大型室外水箱中,约3-14天。StarOddi的无铅心率和体温记录仪DST micro HRT被贴在龙虾的心脏上方。每只龙虾上还装有一个三轴加速度计。
传感器设置为每10分钟记录5秒(125Hz)心率,每小时保存一次ECG数据以供验证。加速计采样频率为25Hz,用来测量黑暗中的活动。
四天四夜四次实验
在进行试验的模拟暗礁中环境中,科学家用1lux的白炽闪电来模拟城市地区近海的光照。总共进行了四个试验,每个试验持续四天四夜,每个试验中有8-10只龙虾。第三晚为正常黑暗,第四晚为人造自然光。
光污染对心率和活动没有影响
结果表明,夜间人工光照对刺龙虾的心率和运动活动没有影响。相反,在试验中,龙虾在夜间更活跃,但心率不随昼夜周期波动,昼夜心率相差仅8%。
论文的作者提出,该物种可能对低水平的人工光有一定的恢复力,但仍建议对人为干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篇论文发表在《Conservation Physiology保护生理学杂志》上,戳下方链接看全文:
https://academic.oup.com/conphys/article/8/1/coaa097/6025075